“定鼎”出自哪里
更新时间:2018-12-02 16:44:40
鼎是国家祭祀的重器,天子、诸侯王位的象征。天子九鼎,诸侯不得超过七鼎,这是礼制的规定,但春秋时期早已是礼崩乐坏,诸侯不遵制,屡屡犯上作乱已是常事,如郑国当时仅是诸侯国,铸铜鼎不得超过七鼎,可是从郑国春秋时的墓葬中发掘出来的就有九鼎,这是礼制规定的,反映出当时诸侯坐大,天子无力统摄的现实情况。
古代对祭祀神灵看得很重,尤其是宗庙社稷的祭祀,鼎是最重要的祭器,也只有天子才有资格主持宗庙祭祀。比如三国时,蜀汉政权的刘备死后,其子刘禅继位,就曾对诸葛亮说,祭祀有寡人,我只管宗庙祭祀,其他军国大事概由丞相做主。中国是一个有着慎终追远传统的民族,《左转》里面就说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一个国家最大的事情,就是祭祀和战争。宗庙社稷是国家存亡的象征,即便是天子,也不敢对宗庙所在地轻易用兵。
《左传》里有一篇文章《冯谖客孟尝君》,就写了这样一件事,孟尝君是齐宣王的弟弟,齐国的丞相。有一个典故大家都知道,滥竽充数,就是写齐宣王和齐瑉王父子欣赏音乐的故事。齐宣王死了以后,他的儿子齐瑉王继位为国君,他不想让他父亲时的丞相孟尝君,再继续做他的丞相,想罢免孟尝君。孟尝君的一个门客叫冯谖,为孟尝君营造三个藏身的洞穴,这就是狡兔三窟成语的出处,狡兔三窟中的其中一窟就是,让孟尝君向齐瑉王要求把宗庙中的一部分祭器,送到孟尝君的封地薛地去,在那里再建一所宗庙,这样的话,将来孟尝君即使犯了大罪,只要躲到封地去,齐瑉王也没有办法进攻他,因为那里是宗庙所在地,天子不得对宗庙所在地用兵,如果对宗庙所在地用兵,那会受天下人的攻击,认为是大不孝,不孝何以治天下,这会动摇他的天子之位。
所以,一般谁都不敢这样做。由于宗庙祭祀是最重要的事情,所以宗庙祭祀用的器物也就显得特别重要。在青铜时代,铸铜司母戊鼎是宗庙祭祀中最重要的器物。所以鼎在夏商周三代时期看的特别重要,是国家权利和威势的象征。国灭则鼎迁,夏朝灭,商朝兴,九鼎迁于商都亳;商朝灭,周朝兴,九鼎又迁于周都镐(hào)京。从夏朝、商朝到周朝,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为“定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