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鼎中的“四足方鼎”
更新时间:2018-12-13 16:45:23
铜鼎是中国青铜时代最为重要的器物,原为贵族们祭祀、宴飨时使用的食器,后来逐渐转变为政治权力的象征。从“三足鼎立”这个成语中我们认识到鼎为三足,四足方鼎并不多见。最熟悉的莫过于现藏于国家博物馆的后母戊大方鼎。其实,四足方鼎在青铜时代出现的时间并不晚,但流行的时间不是很长,大约从商代中期到西周早期。
早在商周时已有淮夷、群舒、徐、楚部族的记载,西周以后,部族和小国更是星罗棋布,后来又经历了春秋、战国时的大国争霸和统一战争。在这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必然会留下重要的文化遗物——青铜器,其中青铜鼎占据重要地位。唐县中正铜鼎厂家带你了解国家文物凤纹方鼎。
安徽博物院藏有一件凤纹方鼎,制作年代约为西周晚期到春秋早期。1965年出土于屯溪市(今黄山市屯溪区)弈棋机场三号墓,通高17.4厘米,口长28.5厘米,口宽26厘米,底长25厘米,底宽21.4厘米,重5.7千克。国家一级文物。此鼎直口,折沿方唇,立耳,直腹下收,四角有云形扉棱,平底,矮半环形空足。腹中部有扉棱,扉棱两侧饰凤鸟纹和蛇纹,纹饰上下为弦纹。凤鸟纹在商代已开始出现,到西周早期多作为兽面纹的配饰,西周中期昭王、穆王期间,凤鸟纹十分兴盛,被称作凤鸟纹时代。从形体划分,凤鸟纹可以分为小鸟纹、大鸟纹和长尾鸟纹三类。此凤纹方鼎,腹部纹饰为小鸟纹,长冠垂尾,与中原地区西周早期到中期流行的小鸟纹相似,但其冠部构成却与中原风格存在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