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理想就在一个“礼”字-
更新时间:2019-01-14 16:57:30
现在的学校都有摆放孔子雕塑,那是一位孔子是所有人的老师,也是孔子最早成立学堂的。孔子思想的“诗、书、礼、乐”是儒家用来教化百姓的方法。“礼”在儒家思想中的地位和“仁”并列,都是核心之核心。孔子开门办学,普遍教授的内容就包括“礼乐”,为什么要放在如此重要的地位?因为“礼乐”是培养人格的“利器”。礼的起源非常久远。早在孔子之前,“礼”已经是社会上一种普遍的规范。究其含义,应该用“礼者理也”来解释最为适合。
到了孔子生活的时代,此种观念更加强烈。原因就在孔子的时代,是一个世风日下,社会混乱的时代,社会秩序、集体的道德观念都处在下降当中,对此情况,所有的仁人志士都有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希望能为这个社会找出一个光明的道路。人们尊敬孔子,铸造孔子铜像,建造孔子庙,举行祭孔大典,这些行为都是对孔子思想的进一步肯定。孔子推行“礼治”,因为,他看到了礼治的优点:“禁于将然之前”。也就是说,“礼”是可以防患于未然,注重事前的制约。“礼治”实行的好,人人守“礼”,整个社会就可以将一切不好的行为都可以消除在萌芽状态。所以,孔子大力推行“礼”,希望通过教化,使人人将“礼”内化为自觉自动的习惯和行为,这样,天下就大治了。可以说,“礼治”就是孔子的政治理想和追求。
在孔子之后,“礼”也一直都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违礼就是犯法,更加进一步强调了“礼”的意义和作用。尤其应该注意的是,孔子、孟子包括荀子等宋以前的儒家人物并不因为强调“礼”而反对人欲、情欲。他们强调的是要“节制”、适当,不要过度、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