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出土的古代铜鼎众多,其中司母戊鼎(我们姑且这样称呼它),一个曾经震撼世界的青铜器物。至今,在青铜文物界,那也是稳坐头把交椅。然而,我们就是面对这么一件“国之重器”,还是闹了一个不大不小的乌龙。2011年3月6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在《新闻30分》播报了一条简单的文物新闻,没想到,竟引起了轩然大波。原来,主持人将“司母戊鼎”念成了“后母戊鼎”,这下,群众不干了,网友纷纷吐槽,“在中国凡有小学文化水平的人,都见过此图,也基本能将这三个字读准。而今天央视新闻30分的记者却N次将司母戊鼎读成后母戊鼎。羞煞吾等!”真是大写的尴尬……
最后,“央视新闻30分”不得不在其官方微博对此事做出解释,原来,早在2010年12月,就已经给此鼎更了名。其实,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有很多专家学者对“司母戊鼎”的叫法提出异议。当初,由于鼎内铸有铭文“司母戊”三个字,因而,被郭沫若先生称为“司母戊鼎”。另一著名学者罗振玉也曾认为:“商称年曰祀又曰司也,司即祠字。”但也有很多学者认为,应该是“后母戊鼎”。原因是在商代,文字的书体本就相对自由,可以正着写,也可以反着写,所以,鼎内的铭文可能是“司”,也可能是“后”。既然从字形上分不出高低,那我们就只能从字义上下手。若念“司母戊鼎”,“司”即“祭祀”,意为祭祀母亲戊的鼎。若作“后母戊鼎”,“后”则表明墓主人身份。“戊”是商王武丁的后妃妇妌的庙号,而根据铭文可知,此鼎是商王武丁的两个儿子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亲妇妌而制的。从这方面来看,有人觉得,“后母戊鼎”更为合适。
司母戊鼎自建造之日起,到如今已有千年,自出土之日起,到现在也近百年。其实,不论是司母戊鼎还是后母戊鼎,在人们心中都是一样的,有时候官方的认证,也挡不住民间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