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社会理想是人民“有耻”,有道德。这个道德与我们现在通常理解的道德可能不一样。孔子经常在各种不同语境里面说君子品行,所以我们理解孔子理想中的道德,就要在具体事例中看君子是怎么做的。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这一条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能找到不少印证。有一种人遇到事情就想自己应该做什么,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还有一种人遇到事情就期待别人去做。或者说一件事情发生了,一个错误酿成了,当事人相互指责,可是如果有一个人说这事怪自己,愿意承担责任,这人就与众不一样。在我们的经验中,好像前一种人很多,可是后一种人也有。所以,有时候君子离我们并不远。孔子所要求的优秀的人,我们往往在生活中也能感觉得到。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长戚戚”就是整天为一些琐事纠结。君子和小人的境遇一样,可是有的人坦荡,有的人纠结。一个人整天纠结和郁闷的原因不在外部境遇,而在自己的内心。我们每个人天性里都有一些毛病,如患得患失、忌妒、懦弱等等,各人偏重不同,“长戚戚”就是一个人始终没有能力摆脱这些毛病的纠缠;君子坦荡,不是天性豁达,而是后天的学习和修养,使他有能力从天性的不足里解脱出来。
事实上,不能把《论语》里面的话,理解为普通的国民教育,好像孔子说的每一个问题上的对错,是针对所有人的。孔子的要求是对他的弟子说,在后来的儒学发展中,这些要求是对士君子说。如果一个普通人不愿照着做,不能算错,更不能算坏人。
孔子不仅在教育上取得了成就,在思想上也是如此。当代人们建立孔子学堂和孔子大学,在学校摆放孔子雕塑,可见人们对孔子思想和教育方式的推崇与重视。
孔子的社会理想是人民“有耻”,有道德。这个道德与我们现在通常理解的道德可能不一样,孔子经常在各种不同语境里面说君子品行,所以我们理解孔子理想中的道德,就要在具体事例中看君子是怎么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