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以七十三年的人生,穿透了中国两千五百年的历史;用一生坎坷的命运,创造出古今中外最温柔、最诗意、最无可替代的哲学。一代国学大师林语堂,以诗意雅致的文字,于风趣睿智中,为我们解读儒家经典,对孔子思想进行了完整而系统的论述。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即受教育者不应分贵贱、贤愚,应该机会均等。这一思想打破了教育的等级界限,扩大了教育对象,使教育扩及于广大平民,这在当时无疑具有重大的进步意义。这也是现在的学校摆放孔子雕像的原因。
孔子主张“因材施教”,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也就是说对于中等才智以上的人,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道理;以于中等才智以下的人,不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道理。为贯彻这一思想,孔子很注意对自己学生的观察了解,在此基础上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其次,学习要有踏踏实实的精神,默默地记住学到的知识,努力学习而不满足。第三,专心致志,知难而进。读书的人要立志于追求道义、真理,要专心致志,不要为 世俗所累。第四,要虚心求教,不耻下问。同时,孔子提倡和赞扬“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体现了孔子严谨的治学态度。
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尊敬师长、待人以诚、助人为乐、三省吾身、不耻下问、以天下为己任等等这些儒家推崇的美好品德,其实已深深刻入中国人的骨髓里,成为中国人安身立命的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