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公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浓缩,其敬业、诚信的时代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有着高度的契合点。关公精神的核心价值,就是教人如何成为人,如何行使自己的社会使命。
梳理与关公相关的文献资料、正史记载、稗官野史、戏曲文娱、文学艺术等,我们不难发现:家家户户摆放铜关公并非缘于正史,多半是民间传说、《三国演义》起了决定性作用。但关公文化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关公精神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浓缩。关公文化几乎涵盖了中国儒家文化“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的全部内涵,也融合着道家文化的“清、净、谦、弱、柔、术、法、博、静、顺”,更兼有佛家文化的“净、悟、禅、修、能”。
可以说,关公是一位集儒释道于一身的全神,一位文治武功、无所不通的真神。作为一个个体存在的人,何以能熔铸成一种具有民族气质的文化,并逐渐形成关公精神呢?我认为,关键在于关公身上蕴含着一种可以融通时代的精神内涵。这一时代内涵,最突出的精神实质可以集中表述为——敬业诚信、有所为有所不为。关公的事迹主要有:亡命琢郡、追随刘备、委寄曹操、刺颜良、辞曹归刘、南投刘表、争抢地盘、独守荆州、北伐襄樊、痛失荆州和身死临沮。这些事件反映了关公的多重形象:既有勇武、忠义的一面,又有傲慢自满、猜疑骄矜的一面。民间传说的介入和《三国演义》的成书,以及三国戏,加速了关公形象具体化的发展进程。
为什么历朝历代的造神者都不约而同地选择关公呢?是因为关公身上所具有的敬业诚信、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精神。实际上这才是关公精神真正的时代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