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在中国由来已久,甲骨文就有“鼎”字,鼎创建至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在中国历史文化的长河中是不可或缺的影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铜鼎有三足圆鼎,也有四足方鼎。鼎的三条腿或四条腿便是灶口和支架,腹下烧火,可以熬煮烹食物,也就是说鼎最开始就是作为食物器皿,而我们现在用的锅、杯都源自鼎的概念。鼎的发展最高峰则出现在商朝和西周时期,尤其是商代以鼎为代表的祭祀用容器的制作,盛行于商周时期,延续到汉代。鼎在成为祭祀礼器之后,很快演化为国之重器,与政治的关系日益密切。
夏朝,“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皆尝亨觞上帝鬼神”。从此,九鼎也就成为王权的象征,传国的宝器。到了西周时期,列鼎制度明确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卿大夫五,元士三也”。表明只有王室才有权拥有和使用。久而久之,宝鼎成了国家政府的象征。
鼎也是旌功记绩的礼器。周代的国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庆典或接受赏赐时都要铸鼎,以记载盛况。“铸鼎以记之”,西周时期的著名青铜鼎铭文中记载了商周时代的典章制度和册封、祭祀、征伐等史实,鼎也因此更加身价不凡,成为比其它青铜器更为重要的历史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