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左传·哀公六年》中记载,这位“孺子”便是春秋时期齐景公的小儿子宴孺子,原名姜荼。齐景公非常非常地疼爱这位小儿子。有一天姜荼想要玩牵牛,可齐景公又担心小儿子会被真牛所伤,于是他灵机一动,弯下身来趴在地上装牛。口里含着一根“牛绳”。小儿子姜荼坐在他身上,一手牵着牛绳的另一头,指挥着齐景公想东想西,玩得不亦乐乎。很快,这件事就被大家传开了,后来人们就把装牛哄小儿子玩的齐景公称为了“孺子牛”。
孺子牛的起初本意是指父亲非常的溺爱孩子,甘愿给儿子当牛骑,通过鲁迅学家吧“孺子牛”这一典故运用在诗词中,从贬义词变成了褒义词,常用孺子牛比喻心甘情愿为人民大众服务的人。